共產主義體制崩潰數十年后,幾乎所有歐洲前共產主義國家都對舊政權的懷念達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這部紀錄片不僅展現了這種真實的“渴望獨裁”的綜合癥,還結合生活在前共產主義國家的普通公民的觀點和動機,提出了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政治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等各領域研究人員對這種矛盾情緒的深層動機的解釋。
該紀錄片通過德國、意大利、日本三個軸心國分別在歐洲、亞洲、中東所挑起的戰(zhàn)爭,表現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在海、陸、空的各個戰(zhàn)場上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場面。通過該片使我們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諾曼底登陸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戰(zhàn)役珍貴史實資料。 重溫《The World At War》 1、制作 2、一個新的德國,1933-1939 3、奇怪的戰(zhàn)爭,1939年9月-1940年5月 4、法國淪陷,1940年5月-6月 5、單獨作戰(zhàn),1940年5月-1941年5月 6、巴巴羅薩,1941年6月-12月 7、萬歲!日本,1931-1942 8、走我的路,美國,1939-1942 9、北非沙漠,1940-1943 10、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1943年1月 11、狼群戰(zhàn)術 12、蘇聯紅星,1941-1943 13、旋風轟炸德國,1939年9月 14、回顧往事 15、一個可愛的日子,昨天:緬甸 16、家園遭焚:英國 1940-1941 17、帝國內:德國,1940-1944 18、六月黎明:1944年8月 19、占領荷蘭,1940-1944 20、鉗形攻勢,1944年8月-1945年3月 21、大屠殺 1941-1945 22、報應,德國,1945年1月-5月 23、日本,1941-1945 24、太平洋,1942年2月-1945年7月 25、核彈,1945年1月-9月 26、清算 27、回憶 特輯一:希特勒的秘書 特輯二:誰贏的了二戰(zhàn) 特輯三:希特勒之死 特輯四:勇士們 特輯五之一:奧斯威辛集中營(上) 特輯五之一:奧斯威辛集中營(下) 特輯五之二:奧斯威辛集中營(上) 特輯五之二:奧斯威辛集中營(下) 特輯六之一:人民公社(上) 特輯六之一:人民公社(下) 特輯六之二:人民公社(上) 特輯六之二:人民公社(下) 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詳細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這部1974年英國一家電視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偉巨作應該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最權威的紀錄片。看看他們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這部片子的分量,出現在他們影片中的有事件發(fā)生的當事人,有高級軍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還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約26小時的影片中沒有一個重復鏡頭,全部鏡頭均取材于當時的戰(zhàn)時宣傳影片或照片。該片的解說為著名英國演員勞倫斯奧里佛爵士,相信聽過他詮釋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的人對他的聲音應該有印象。此外該片的資助人是大英博物館,每集的拍攝都組成了單獨的制作小組,有各自獨立的編劇、導演,然后經過專門聘請的歷史學家審評,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戰(zhàn)的紀錄片中,不但過去沒有,今后恐怕也沒有能超越這部片子的了。 第一次看到這樣翻譯紀錄片的,十分新鮮。不過令我念念不忘的還是影片帶給我的震撼,當看到身臨其境者一個個出現在屏幕上現身說法時,還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嗎?比如第7輯《萬歲!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訪的有日軍計劃制定者、特遣艦隊的海軍軍官、駐珍珠港的日本間諜、空襲珍珠港的日軍飛行員、當時在場的美國陸軍軍官、美國海軍軍官和水兵,甚至還有當時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鐘的敘述讓你永遠難忘。
納粹警示錄揭示德國第三帝國的興衰史,介紹納粹如何興起、如何統(tǒng)治、如何對待他們占領后的土地人民,最重要的是,如此文明先進的國家要如何對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負責? 透過詳實的拍攝鏡頭,納粹不人道的統(tǒng)治方式歷歷在目,由目擊者敘述當時希特勒令人驚悚的殘暴行為,及最終如何結束這種恐怖的局面而顯現曙光……劇情、結局絕對出乎你意料之外,記錄真實,BBC寫實巨獻…… 英國BBC公司于1997年,以冷靜的視角,拍攝了這部紀錄片。詳實的紀錄了希特勒及納粹的崛起、巔峰、衰落……采訪了大量的當事人,重返二戰(zhàn)戰(zhàn)場,尋遍各大歷史博物館,務求還歷史本來面目。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猶太民族的痛苦,看見戰(zhàn)爭死去的那些人,以及依然懷念那個時代的德國老嫗…… 1、Helped into Power 獲取權力 2、Chaos and Consent 納粹德國統(tǒng)治:混亂與承諾 3、The Wrong War 錯誤的戰(zhàn)爭 4、The Wild East 東部閃電 5、The Road to Treblinka 通往特雷布爾卡的魔鬼之路 6、Fighting to the End 戰(zhàn)斗至最后一刻
以“團圓”為核心,結合“安徽人過中秋的儀式感”的徽文化特色。
KANYE WEST《IN WHOSE NAME? 》(紀錄片)包括 6 年間的拍攝和從未公開過的鏡頭,預告片將于 11 月 7 日放映。憑借十億美元的預算和對真相的追求,Ye(原名Kanye West)邀請18歲的少年Nicolas Ballesteros手持 iPhone進行了為期六年的旅程,揭露了名人生活的未經篩選的一面,直面那些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具爭議的藝術家的挑釁性觀點、宏偉愿景和大膽的反主流主義。電影講述了Ye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黑人的過程,同時也揭示了這位超級巨星為何為了自由而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禝N WHOSE NAME?》探討了孕育了這位明星的文化,探討了美國夢中固有的企業(yè)剝削、種族復雜性和心理斗爭的相互影響?!?/span>
《隆行天下之重走八千里路云和月》懷著對歷史的敬意與對時代的熱忱,踏上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之旅。三十年前,《八千里路云和月》節(jié)目憑借其開創(chuàng)性的視野,向世界真實地展現了中國大陸的風土民情,成為連接兩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紐帶。如今,節(jié)目以吳奇隆和邢傲偉的視角,重踏當年之路,于山川湖海間重溫歷史的足跡,在城市鄉(xiāng)村中觸摸時代的脈搏。希望通過他們的所見所聞,向海內外觀眾生動地呈現這片土地在過去三十年間所經歷的驚人蛻變,從經濟的繁榮到科技的飛躍,從文化的傳承到社會的進步,每一個變化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汗水,每一段故事都折射出時代的光輝。同時,沿著先輩的足跡,深入探尋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源,喚起兩岸人民深藏于血脈中的民族情感共鳴,讓這份跨越海峽的深厚情誼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燦爛的光芒,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紀錄片《走近詩經》是一部深度解析《詩經》文化內涵的人文紀錄片。從《詩經》的價值入手,全面了解《詩經》的內容、發(fā)生地,涉及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動植物等,揭示《詩經》的創(chuàng)作、收集、編輯整理、發(fā)展傳承、研究注解、對國外影響以及現代白話文翻譯等內容。對幾千年來圍繞《詩經》形成的一系列謎團進行全面解析,充分展示《詩經》的獨特魅力及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的深刻影響等。 紀錄片《走近詩經》總片長90分鐘,由陜西美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制出品,惠煥章編劇導演。 該片集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史料性于一體,對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經典,理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跨性別活動家門羅·伯格多夫在撰寫人生故事的同時,直面自己的過去。童年時期遭受的社會排斥創(chuàng)傷影響了她的公眾生活,在日益加劇的敵意中,她努力為自己的社群發(fā)聲。
暫無簡介
薩昆·巴克利 (Saquon Barkley) 隨費城老鷹隊奪得超級碗冠軍的歷程,展現了他作為一名精英 NFL 跑衛(wèi)在傷病和合同糾紛中展現出的韌性,以及他作為一名忠誠的父親、丈夫和朋友的堅定性格。
他會讓你笑,也會讓你哭。就像他一直以來那樣。 影片講述了喜劇明星約翰·坎迪的人生故事,他因心臟病于1994年去世,終年43歲。
掃碼下載APP
享受更流暢的體驗